图:笔直宽敞的东城镇湖滨大道。
编者按
阳东县的东城、北惯、合山、东平四个镇,既是全市14个市级中心镇,同时也是省级中心镇。在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过程中,阳东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、市政府的工作部署,把加快中心镇建设作为统筹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,加大统筹力度,悉心指导各镇根据自然环境、区位优势、文化底蕴等条件,突出改革创新,激发中心镇发展活力;突出规划引领,完善中心镇规划体系;突出产业集聚,增强中心镇发展支撑;突出功能配套,优化中心镇发展环境,使得各中心镇错位发展,各具特色,各有所成,中心镇产业和人口不断集聚,宜居宜业环境不断优化。
东城镇
整合县城空间突出服务功能打造阳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
东城镇围绕《关于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》的改革要求,加强与县城空间整合,突出商贸服务功能,结合自身实际,在提升承载力、支撑力、吸引力、互动力上下功夫,努力把东城建设成阳东“设施完善、功能齐全、经济繁荣、和谐宜居”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商贸中心。
在提升承载力,提质扩容,优化镇区总体布局上,东城镇以工业大道为中轴线,将工业大道东北区域规划为工业经济带,以五金刀具产业集群为目标,带动铸造、化工、器材、物流等产业共同发展,不断拓展东部商贸区建设。同时,将工业大道西南区域规划为宜居滨海新城,打造燕山湖板块、广雅龙山板块、城南滨海新城板块,并大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,致力城镇化融入工业园区建设,服务发展工业园区,通过工业园区发展进一步反哺城镇化建设。
在提升支撑力,做强主导产业优势,壮大镇域经济发展总量上,东城镇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、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够健全、特色支柱产业不强等不足,通过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,不断完善设施,创新产业发展理念,促进产业聚集。同时,发挥华科国际家居专业市场等项目的龙头效应,以市场化为带动,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,打造五金刀具产业交易平台形成,促进五金刀具支柱产业转型升级,壮大镇域经济规模。
在提升吸引力,优化发展环境上,东城镇从抓好现代化城镇发展的基础设施入手,不断延伸及完善广雅路、龙塘路、湖滨路、迎宾大道等镇区主干道路及通行政村道路建设,做好净化、绿化、美化、亮化、序化等“五化”工作。围绕对接融入市区,做好广博峰景、京源上景、佰利庄园等房地产业、做优酒店业、大型超市、燕山湖生活性服务社区等服务功能设施,完善中小学校等方面配套建设,打造宜居宜业滨海新城。
在提升互动力,工业化和城镇化反哺农村,带动新农村建设上,东城镇一方面加快民生事业发展步伐,在失地农民以后生产生活问题上多想办法,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,重点解决好村(居)集体留用地安置建设存在突出问题,以点带面,示范先行,打造金村集体年收入超百万元村,让群众享受发展成果。另一方面,在实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,保障好群众征地收入,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,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、辐射带动,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,让农民进城务工、自主创业,促进农民增收致富。
北惯镇
实施城镇化与工业化双化驱动打造宜工宜商宜居现代化工业重镇
工业服务综合配套区。
走进北惯,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,镇区休闲广场、文化广场修建工程,三北公路和北平大道改造工程等城镇建设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……作为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一个典型,随着工业的发展,北惯的城镇化建设也在不断提升。在中心镇建设过程中,该镇紧紧围绕“双化驱动、兴商稳农、和谐北惯”的发展战略,按照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,以城镇化配套工业化,打造更加宜工宜商宜居的现代化工业重镇的发展定位,全力抓好中心镇建设。
今年该镇计划实施的“两城、四路、两场”等城镇建设项目陆续铺开。目前,镇区中心广场、文化广场修建工程、三北公路和北平大道改选工程等城镇建设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。一是出让政府土地资源,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将镇政府大院改造成为敞开式的中心广场,使镇政府大院成为与民共享的公共设施。该广场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,可容纳2000多人,是一个集休闲、健身、娱乐、阅览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广场。二是投入资金 80多万元把文化中心升级改造成镇文化广场。该广场改造建设面积2500平方米,建成后的文化中心广场是一个集服务、文化、娱乐、健身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文化广场。三是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改建三北公路镇区段,打造成为镇区建设的样板路。改造后的三北公路宽40米,双向6车道,路中间绿化带以及路灯,标准的三级市政路。四是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改造北平大道,该道路改造后宽30米,双向6车道,中间绿化带和路灯,两边人行道。
在积极实施扩容提质的战略上,该镇通过加大资金投入、强化资源整合等措施,促使镇区建设旧貌换新颜,镇区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质的提升。下步,该镇将继续开展城中路、振兴路等主要镇区道路的改造,促进北惯新城、北惯中心新城两大项目工程加快建设进度,建成一个配套工业园区的住宅新区。这些城镇项目的建设,将进一步提升北惯的集镇品位,增强镇区人口集聚能力,为打造更加宜工宜商宜居的现代化工业重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。
※page※
合山镇
加快产业和人口积聚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阳东副中心
合山街心公园一角
在中心镇的发展热潮中,合山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抓手,加快产业和人口积聚发展,围绕打造成为阳东副中心、广东省名镇、广东宜居示范镇和广东省著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,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,在做美形象、做旺人气上着力,做活城镇经营文章,通过市场手段,以产业聚项目、以项目促开发,不断提高中心镇建设水平。
※page※
科学规划是推进中心镇建设的根本。合山镇把规划作为城镇发展的龙头,委托珠海市规划设计院编制《阳东县合山镇东部城区发展概念规划》,并邀请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进行名镇建设规划,着力抓好西部工业片区、北部综合片区、南部新居住片区、那龙河景观片区、东部新城中心区,重点打造“一圈、两岸、三化”,以科学规划引领合山大发展,致力把合山镇建设成宜居宜业、宜商宜游的山水特色城镇。
在完善规划的基础上,合山镇按照“完善功能,提高品位”的思路,努力打造具有合山特色的宜居城镇。去年共投资900多万元完成了镇区金钱街、新市路、乐园街等多条街道的硬底化建设,新安装了191盏路灯,新栽种了1800棵绿化树,其中全长1.3公里的绿道已于2012年底竣工,这是阳东县乡镇建成的唯一一条绿道,今年还将先后启动合山生态公园、滨河长廊等18个城建项目。
推进中心镇建设中,合山镇注重从管理上完善细节,以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提升群众的满意度。该镇投入200多万元的镇垃圾中转站已投入运营,主要街道配置了果皮箱,引入电动运输车和电动清扫车提升环卫工作效率。定期对镇区街道进行清扫,并对镇区内垃圾进行统一处理;对路边摆摊设点、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进行全面整治,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,保证了镇区内街道整洁。坚持“建管并举、重在管理”的方针,深入开展洁净家园和整治城镇“六乱”行动,重点抓好镇区及主干道合广路的绿化、亮化、净化、美化工作,完善规章制度,形成长效机制。
东平镇
做强“渔家风情、浪漫小镇”品牌
打造能源大镇渔业重镇旅游强镇宜居名镇
图:东平南岸健身广场一角。
图:充满渔家风情的美丽渔港。
自然环境、文化底蕴、经济基础等因素不同,使得每个中心镇在发展理念上有所区别。大澳所代表的渔家文化,是东平城镇文化的灵魂。在中心镇的建设中,东平镇始终贯穿渔家文化这条主线,依托和利用海洋资源优势,做强“渔家风情、浪漫小镇”品牌,大力发展清洁能源、海洋渔业、滨海旅游,努力打造能源大镇、渔业重镇、旅游强镇。
中心镇的建设,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便是创新管理体制,增强发展活力,东平镇恰恰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。今年以来,东平镇整合资源,建成了行政服务中心,该中心简化行政办事手续,可为群众足不出户办好事;成立了阳东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东平分局,集中行使全镇的各类行政执法权,避免权责不清、执法效率低的问题;成立阳东县东平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,严格管理三资,规范全镇农村资产和资源的交易;成立休闲渔业旅游公司,按“公司+渔户”形式,引进社会资金,参与旅游开发和建设;在街道社区、行业成立6个互助协会等社会组织,并成立党支部,创新社会管理。
中心镇的扩容提质,离不开投入和建设。东平镇结合打造滨海特色旅游业今年投入资金5000万元全面改造鸳鸯路、渔港旅游长廊、迎宾大道、珍珠湾旅游大道、“一河两岸”海蓢段及东平正街,预计10月份前全部完工,并在镇区道路安装6个大型道路指路牌和26个街区指路牌,提升镇区交通环境。同时,东平不留余力地完善城镇配套设施,投资1000多万元上马建设镇区海蓢公园、6个旅游停车场;新安装200盏路灯,实现镇区内主干道全覆盖,在镇区30栋主要建筑及“一河两岸”安装LED霓虹灯,营造了浪漫的夜景;投入200万元建设垃圾中转站、购置2辆自动环卫清洁车、3辆保洁电瓶车、600个新型环保垃圾桶,东平污水处理厂也在积极推进中。
产业支撑,是中心镇发展的最大动力。东平实施项目带动,先后引进阳东海惠、广东中鼎集团、十八子集团等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到东平投资海洋渔业,其中阳东海惠食品有限公司预计下月投产,年产值达5亿元。在发展滨海旅游业上,东平引进3家企业投资旅业,现在在建酒店旅业13间,10月份前全部开张营业,今年新增床位3500个。此外,东平全力做好在建项目的服务工作,确保fun88体育核电一号机组今年底发电运行,国家级中心渔港、良东公路、飞龙寺等大项目及早竣工,以大项目的竣工投产带动中心镇的大发展。
■ 撰文/陆 超 刘文婷 赵 慧 陈志雄 利文清 黄维通 梁志光
■ 摄影/李向东 杨 东